活動回憶錄 - 重慶



 

 

呂佩珒

        穿過重重雲霧,我們抵達山城——重慶。不同於台平原乾爽氣候,重慶四處環山且氣候潮濕悶熱,每日曝曬在空氣中都像身處三溫暖。這裏文化背景與台灣雷同,有些孩子們甚至曾踏上台灣土地,思想多元開闊而不封閉。支教的每一個日子裡,我們與孩子們對話,也促進兩種不同文化交流,在同一個時空碰撞出耀眼火花。不能忘記,每一次放學之後,各個老師魚貫回到食堂取餐、閒聊的身影;也不能忘記,每一次開檢討例會時,眾人疲倦聲音中的努力堅持。活動結束了,記憶仍然鮮明。在扮演學生角色裡,大家在團隊的框架下,學習如何相互合作及提高教學品質,同時又要兼顧團隊情感及向心力;在面對服務對象,我們飾演一位老師,傾盡心力把好的觀念教授於孩子心中,或者將文化的有趣之處展現在孩子面前,帶領他們增廣見聞、開拓視野。做中學,學中做。一路跌跌撞撞,經歷最後一陣顛簸,我們終於滑行在台灣的土地上,等待下一次飛起。
 

 

 

吳亭霓

        或者,短短一週的時間能帶給孩子們什麼?但參加完孔子行腳後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,那就是愛。 從臺北,臺東池上,廣東雲浮,最後到上海會合...這一路上我們經歷了颱風,見證了翠綠的伯朗大道;遇到差點趕不上飛機,又幸運地升等座艙;與不同種類的蟲蟲們共枕好幾晚,也認識五湖四海的哥ㄦ們;在40度的酷暑和一群調皮搗蛋鬼中挑戰耐性,也在離別的擁抱和不經意的淚水中動搖感性。 有孩子默默遞小紙條的感動,也有用盡全力卻得不到回應的受挫。 這一個月很累,很髒,很多抱怨;卻也是最開心,最感動,最與眾不同的一個月。 老實說,我不知道我能教什麼,可以帶給孩子們什麼。但透過孔子行腳我發現,只要是發自內心,全心全意為對方付出,他們一定能感受得到! “愛是最美好的禮物,讓我們把他種在仲夏”相信這顆充滿愛的種子會在我們心中繼續發芽!
 

 

 

呂沅蓁

        這次重慶支教當然有很多不開心的點,碰到雷人,一堆問題,有時候都快氣死了。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走過來了,最後在上海也非常開心,才知道一個成功的團隊有太多事情需要琢磨,班級管理跟領導一個團隊一樣,有很多共同的技巧跟方式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上海大匯集才知道,要成就這樣的活動,是經過多少人的努力、贊助、支持才能辦得這麼好 ,真的非常感激。身為師大人,能夠參加孔子行腳,真的很幸福。

        經過這次旅途,我認識了自己更多,看到更多,嘗試更多,體會更多,學了更多,自己還是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改變和努力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真心覺得開心的時候,是因為被他人的熱情與溫暖所震懾,於是好的氣氛互相感染,這是我從未有的感受,某些部分啟動了我的積極,想努力擺脫流俗於社會的冷漠。想成為一個有溫度的人,雖然我又悶騷又多愁善感,但還是會努力的,我們都因為這個活動變得更好。
 

 

 

洪嘉彣

        拖著行李來到機場,身在桃園,心似乎還停留在澎湖的陽光沙灘,還有笑聲在耳邊迴盪。好想念大家。迷迷茫茫的又搭上飛機前往重慶。

        我是很期待的,這是第一次到中國大陸,像要冒險一樣。

        期待歸期待,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成見;但自從認識歡歡、春春、文新這些朋友之後,對於中國人的想法確實改變很多,這次要踏上中國土地,心態不是要去「驗證」,比較像去「發現」,看看這片土地有什麼有趣的事情,聽聽當地人們的想法,認識不同的教育環境,我真心地相信會有很難得的收穫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重慶的前兩天由西南大學校方安排觀光遊覽、文化學習等行程,西南大學的同學充當地陪,帶著我們在燠熱的天氣中走走看看。重慶是山城,所以路上很少腳踏車;是橋都,因為有嘉陵江和長江環繞;是霧都,除了夏季,很少見到太陽。我們吃了道地的香油火鍋,又麻、又油、又辣,西南大學的同學卻說,這還不算什麼。兩天的時間,我差不多適應重慶濕黏炎熱的氣候,腸胃也沒有顯現任何不適。然而,在這兩天的遊覽行程中,因為活動的限制,臺生和陸生的交流並不甚密集,只有少數一對一的談天。在雙方不太熟悉,又有些倉促的情況下,開幕儀式馬上要展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們進行支教的學校是西南大學銀翔實驗中學,設備齊全新穎,環境乾淨舒適,並不是預想的偏鄉學校,而學生多數來自不錯的社經背景,學習情況優良。因為領導、台師大校長和老師等貴賓將出席營隊的開幕儀式,因此開幕式相當正式,主要由西南大學同學主導,台師大同學配合。但總覺得有些事情是台灣同學能幫忙,或者共同準備。開幕儀雖然是順利完成,但兩方的合作已隱約地透露出矛盾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正式的開幕和閉幕儀式,課程的規劃和營隊的包裝主要由台灣學生設計,這是因為在臺灣時雙方連繫不上,臺生遂決定先開會討論。到了中學的二天晚上開會時,有討論到這樣的分工是否合宜,兩方雖然表示沒有意見,但我認為當下同學們都覺得木已成舟,再提出改變也為時已晚。於是課程方面就決定由臺生主導,陸生配合。現在想想,如果當時我們能即時反應,更明確的表達想法,創造更多的共識,或許會有助雙方的溝通和理解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銀翔中學的支教時間較馬公支教多了許多,每天由早上從八點半上課,直到下午五點,連續七天,對象是剛升上國一的學生。當天沒有授課的隊員會分配到各個小隊,隨時關心學生;每一天安排兩到三位導師進行班及管理,包含各時段的點名、午餐、午休和打掃的管理。我上了三堂課,包含英文和文化分享,平時多會跟著班級上課,學習不同老師上課的方式,也增加和學生互動的機會。整體而言,學生在課堂上比台灣學生更積極主動,常常能看到學生主動舉手和全班分享自己得想法或疑問;而學生發言時,多數都能侃侃而談,不會害羞地只講兩、三句話。此外,學生的中文水平比台灣學生高,在我這帶領的第四小隊,不少學生喜歡在下課時間閱讀,還有位女孩天天抱著鹿鼎記;相較之下,英語程度落差較大,有些學生不知道person,有些學生卻已經之到dragon fruit等少見的單字。

        再次以老師的身分面對學生,發現自己很喜歡站上講台,看著台下學生苦思的表情、豁然開朗的微笑、爭先恐後的搶答,還有因為好奇而閃閃發亮的雙眼,都讓我覺得能夠和學生分享很有成就感。在自己授課,和觀察其他老師上課的過程後,發現不少自己在授課時需要改進之處,特別是要學習掌控班級的氣氛,去感受同學的情緒。除了要找到相同的頻率,還要學會去控制頻率的波動,讓學習的氛圍有高低起伏,卻不至於衝破臨界點或低盪谷底。經過這幾次正式上課的經驗,深刻了解到除了專業知識,班級經營也是一位合格老師必須努力學習,精益求精得專業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營隊的運作看似協調得宜,團隊相處融洽,但大家都心知肚明,我們沒有足夠的交流。在缺乏相處的情況下,我們沒有經歷所謂的磨合期,只有公事公辦,因此在營隊倒數第二天,存在已久的矛盾終於爆發。雖然沒有嚴厲的攻擊或謾罵,但那種尷尬已讓兩方都不忍直視。雙方的隔閡絕不是在一天之中形成,而那天晚上的爭執即便沒有發生,結局也會一樣。我們從第一天見面,到最後一天告別,從未一起坐下來談天遊戲,最後,在離別之時,沒有離別之情。我想,大家多少都有些遺憾吧,抱著多大的熱情來相見,卻一天一天漸漸被澆熄。還是說,只有我感到無奈嗎?

        在爭執中,我們了解溝通表達、合作包容的意義,這遠比在課堂中的紙上談兵有收穫。這次的遺憾,肯定會成為之後成功領導或團隊合作的奠基。
 

 

 

葉心慈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未能給予自己一個機會,我想我不會踏出這一步;如果不曾踏出這一步,我想我不會發現這世界的遼闊。

        初訪有三大火爐之稱的重慶,如此暑氣蒸騰的城市確實讓我有些不習慣,而不僅氣候,連同這裡的食物、人們都是一樣地熱,連我自己也十分訝異,在僅僅兩周的時間裡,竟能有如此深刻的體悟。

        首先是西南大學同學們熱情的接待,在首兩天的參訪當中,不僅品嘗了有名的重慶火鍋,體驗真實麻、辣、燙的滋味,享受辣勁從嘴唇化散至喉嚨的感受,也使我對重慶—原本還只是個課本上的地理名詞—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,而此時也才發現,重慶的區域經濟發展神速,早已不是其他地區可以匹敵,完全顛覆了我對重慶的既定印象,也不禁使我納悶:如此地區的孩子,確實有需要我們的協助嗎?

        我想,我的疑問在銀翔實驗中學得到了解答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未能給予自己一個機會,我想我不會踏出這一步;如果不曾踏出這一步,我想我不會發現這世界的遼闊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次與學生見面,他們的機智和聰穎使我讚嘆不已。還記得有些學生向他人自我介紹時,說明自己喜歡中國古典樂器,論古箏、笛子、琵琶,樣樣都行,還有許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樂器;此外,他們的古典詩詞、寫作能力,都令人難以相信他們還只是剛升初一的孩子,比起在台灣支教的學生,重慶孩子的能力要好上許多,連玩遊戲時,也不像台灣孩子一樣,按著我們原來的思維想法進行,相反地,重慶孩子會去尋找遊戲中的錯誤,然後破解之;如此機靈,怪不得西南大學同學會建議我們加深教案的難易度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在編輯自己的教案時,我思考著,或許是因為大陸的教育環境要台灣競爭許多吧!才使學生們有種「不落人後」之感,對於自身有興趣的事物,便努力去專研、琢磨,也才因此不計一切、不擇手段地要獲取最終勝利,對於事情的結果較於執著,至於參與的過程,反倒不是學生在意的部分;這樣的現象或許不能評論是好是壞,畢竟台灣和大陸的文化背景不同,因此學生的狀況也存在眾多差異,而我想,我能做的就是將台灣的內容和特色帶給大陸孩子們,並互相交流、看見彼此的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帶著修改完的教案進行授課,一開始學生們的反應讓我還有些不習慣。或許是內容深度還不夠吧!學生總能回答出令我意想不到的答案;也或許是因未曾接觸過輔導課吧!對於由活動中學習的方式還不熟悉,導致學生容易在活動中產生過多的比較心態,也使自己難以做好班級控管,學生學習的效果可能也因此打折扣。

        課堂上的挫折使我感到些許灰心喪氣,認為自己即將面臨實習,卻不夠有能力管理好一個班級,更別說是上好一堂課;然而,從學生們的日記中我重新拾回了信心,看見學生對於課程的回饋,我才知道他們並非不喜歡我的課程,反倒覺得活動很有趣,更重要的是,學生們自行在日記中進行課後反思,道盡了自己於課中所學,確確實實表達了我想要帶給學生的想法和理念,我也才化悲為喜,看著眼前的學生,淺淺一笑。

        我想,不論何地的學生都需要協助,只是每個地方的需要不同、每個人所需的幫助也就不同,而一旦能去了解學生、抓住學生的需求,並隨時調整自己、維持彈性、保持開放的態度,那麼再大的困難也能迎刃而解。
 

 

 

王俊顏

        這一次的支教,讓我深刻的理解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,每一個人都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,在相處過程中, 雖有許多磨合,但也都順利完成各式各樣的課程。在對岸的一切, 就好像夢一場。飛機降落的顛簸,驚醒了睡夢中的我,彷彿也提醒著我 夢醒了,旅程結束了。
 

 

 

余驥

        這一次的孔子行腳,重慶之旅,讓我學習了很多,並不僅僅是孩子們的熱情與歡笑而已,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別的一些什麼,說不清楚的東西,儘管文化有一脈相承的味道,普通話也是可以互相溝通的,但是在某些根本的地方,兩岸確實有十分巨大的差異,並非是在教學上的差異,也非意見上的不同,而是更加深入骨髓的東西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這份淡薄的距離感,只能從與陸生相處交談慢慢發掘出來,難以形容,但它確實是存在的。
 

 

 

梁尚懿

        在孔子行腳的行程中,我一直抱持學習的心態,來到重慶我認真地看他們的博物館、認真觀察這裡的人、嘗試在台灣絕不會吃的辣死人的食物,讓我體會不同的文化,開闊更廣大的視野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這裡一樣進入教學現場,可以強烈感受到台灣與大陸孩子的不同,在67人的營隊裡,大聲吼罵是最有效的方式,沒有太多經驗,沒有太多時間隊輔可以彼此討論出更好的方式,好像自然而然地使用當地學校──軍事化又僵硬的管教方式,在大學老師諄諄教誨著我們身為老師應該做的,我一直自責自己能力有限、而又沒能跟大家溝通這件事,我想台灣大陸兩方的教育模式差很多,師生之間掌握的程度也不同,不只學生西南大學的同學也是,因為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,溝通起來萬分困難,我同樣難過的,是到最後雙方還是沒有溝通成功,就算我們口頭上說好雙方彼此交流,但最後還是各持己見,他們要的是填鴨式教育,塞給學生越多知識越好,在台灣風行的翻轉教室他們不了解;台灣特有的營隊模式,他們說幼稚不符合學生程度與年齡;他們要學生怕老師而不是學會尊重;他們重視競爭和團體效益,不重視合作和個別差異;他們覺得有結果就好,不造成結果的損失就好,可以不用拿出態度,這些種種的差異,是在台灣我從未遇過的,非常挫敗與憤怒,我想也並未所有大陸的同學像這次我遇到的人,在台灣合作過的同學,我們還是創造不錯的結果,我只能歸結出,在重慶我們終究沒有緊密的結合、良好的溝通、共同的信念,才導致如此不歡而散的局面。

        討厭的事有,同樣也有開心的事,我喜歡活潑的孩子們,雖然他們特別吵,但因為他們是孩子,也有不少學生認真上課、感受台灣文化,在最後一天我也與孩子相擁而泣,雖然可能不能再見面,但我會永遠記得這群學生。這幾天,一直跟台灣的隊友在一起,大家一起克服很多困境、一起分享聊天、一起到上海玩,這些美好的回憶我會一直一直記得,而不好的事也會當成教訓,成為學習墊腳石的一部分。